1、如何克服古筝杂音?
1.支撑筝弦的码子角度不合理,演奏时发出嘶哑之声。应把码子摆正,并经多次试验,使其角度合理,免去噪音。
2.码子上小骨片的小槽过细过深,古筝弦卡死在小槽中,演奏时发出沙沙的噪音。应对码子小槽加宽修整。
3.前岳山至古筝头穿弦孔之间的一段短弦,接角前岳山外侧过多,且似触非触(也称慢性接触),拨弦后,弦的振动引起这段弦嘶嘶鸣叫。应对前岳山修整或调换,使短弦尽量不接触其外侧。暂时克服的办法:在短弦放衬条,增加短弦对接触面的压力,避免杂音。
4.古筝弦与后岳山的接触部位处于慢性接触状态,拨弦后,引起此部位的杂音。克服的办法有二:第一是放松琴弦,降低琴钉上的栓弦部位,再紧弦至原音高。用此办法增加弦对的岳山的压力,从而避免杂音;第二是在接触部位中放置少许绵软物品,减小弦的振动,避免杂音。
5.假指甲劈裂,拨弦时发出沙哑噪音。应修理或调换假指甲。
6.拨弦后,码外弦段(即码子左侧弦段)发生共振,两种或几种声音混杂。 这时调整弦的张力,移动码子的位置,以消除共振的根源。
7.古筝接触琴桌的四个角不在同一平面上,因晃动而伴有碰击声。应因定筝的两个角于琴桌上,亦可用螺丝拧上,消除筝的晃动。
8.琴桌接触地面的四个角不在一个平面上,因晃动而伴有碰击声。应在琴桌右侧的两条腿底部做一横条,并在靠近身体的桌腿底部做踏板,必要时用脚踏横条或踏板。
乐音
在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里,充满了各式各样的音。这些音有的听起来纤细,有的听起来粗犷。有的显得柔和,有的却显得低沉……。真可以说是千姿百态,变化无穷。音乐就是一门音的艺术'。
根据声音产生的规律,我们可以把音分成两大类:一类叫做乐音,另一类叫做噪音。乐音有固定的音高,又和谐、又好听。钢琴、电子琴、小提琴、二胡等乐器奏出的音,人们在唱歌时发出的音都属于乐音。音乐世界主要是由乐音组成的。
音名 唱名
为了称呼音乐中所使用的乐音,人们采用了七个英文字母。这七个字母的排列是从C开始,依次为C、D、E、F、G、A、B,这就叫音名。而在唱歌的时候,我们用do、re、mi、fa、sol、la,si来唱出乐谱上的音,这就叫唱名。音名与唱名既有联系,又具有不同的用途,各自运用于不同的场合,使用时要多加注意。
在中国民乐中有特定的调式,即五声调式,五声即:宫、商、角、徵、羽。
基本音级
循环使用C、D、E、F、G、A、B七个音名,这些以七个音名为名称的音就是基本音级。
半音 全音
音与音之间最小的音高距离叫半音,两个半音构成一个全音。在简谱中,7、1之间及3、4之间是半音。
音符
乐谱中表示音的长短的符号叫音符,在简谱中用1、2、3、4、5、6、7表示。
平时在乐谱中常见到的音符有:全音符(如5 - - - );二分音符(如5 - );四分音符(如5);八分音符(如5 )。
音符相互之间的长短关系,就跟它们的名称一样:全音符=2个二分音符=4个四分音符=8个八分音符=16个十六分音符。
休止符
乐曲中的音响并不是一直不停的,有时中间会有间断,出现无声的时间,这时,就用另一类符号——休止符来表示。休止符的名称与音符名称相似,简谱中用0表示。常用的有:全休止符0000。二分休止符00,四分休止符 0 八分休止符 0 十六分休止符 0。全休止符的长度相当于全音符。二分休止符的长度相当于二分音符,等等。
附点音符
有的音需要延长一定的时间,记谱时就在这个音符的右边点上一个小圆点,这个小圆点就叫附点。这个音符也就被称作附点音符。附点增加原来音符时值的一半。常用的附点音符有: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等等。
附点休止符
知道了什么是附点音符,你也就知道什么是附点休止符了,附点休止符同样也是增加原来休止符时值的一半:
延音线 延长号
要延长某个音的时间,除了用附点之外,还常用另外的两个方法。一个方法是用延音线把几个音高相同的音连在一起,演奏的时候,这几个音加起来奏成一个音。如:5---∣5--- 。
另一个方法是在音符的上方加一个延长号。延长号的样子像一个眼睛 ,它表示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延长这个音的时间。延长号也可以用在休止符上。
变化音级
音乐中除了七个基本音级以外,还有许多把基本音级升高或降低的音,它们叫做变化音级。在念变化音级的时候,要把'升"或'降'字读出来,比如升4、降5等等。
为了区别于变化音级,基本音级也叫做本位音。
变音记号
把基本音级升高,降低或回复本位的记号叫做变音记号。简谱中使用的变音记号一共有五种:
升记号# 表示把基本音级升高半音。它的形状有点类似斜写的汉字'井'。
降记号b 表示把基本音级降低半音。它的形状有点类似英文小写字母b。
重升记号x 表示把基本音级升高一个全音。它的形状似一个叉。
重降记号bb 表示把基本音级降低一个全音。它由两个降记号合在一起而成。
还原记号 表示把已经升高或降低的音还原到基本音级,也就是还原到本位音。所以还原记号也可以叫做本位号。
念重升或重降的变化音级时,同样要把'重升'或'重降"两个字读出来。比如'重升1'、'重降6'等。
调号
打开琴谱,我们可以看到1=D 、或1=G的字样,这是简谱中的调号,1=D表示该曲是D调,即1音是D音。
临时记号
变音记号是直接写在音符前面的,这种变音记号叫做临时记号。临时记号只对与变音记号 同音高的音起作用,而且只限于一小节内,过了小节就失去作用。
节奏
音乐世界中的音,不仅高低起伏翻动,而且长短也千变万化,形成轻重缓急的效果,人们把音的长短关系及特定的强弱关系总称为节奏。
在生活中,许多事物也会有规则地进行运动。比如我们呼吸的起伏,时钟的摆动,列车行进时车轮的滚动……。所以节奏这个词,也广泛运用于音乐以外的领域。
节拍
我们在说话的时候,常把某些词说得比其他词重一些。在音乐中同样有这种情况,某些音会比其他音强一些,形成重音。而且,音乐中重音的出现是有一定规律的,往往是定期的反复。强音与弱音有规律地交替出现,便形成了节拍。
节奏与节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又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有人把节奏比喻为旋律的'骨架',而把节拍比喻为旋律的'脉搏',你能理解这样的比喻吗?
小节 小节线 终止线
根据强音、弱音交替出现的规律,可以把音乐分成一个个长度相同的部分。从一个强音到下一个强音之间的部分,就叫做小节。小节是用一根直的短线划分开的,这根直线叫小节线,它总是在小节的强音前面。而在段落结束或整首乐曲结束时,必须用并排的双条直线来表示,这叫终止线。写的时候还必须把右边的那根线写得稍微粗一点。好,现在请你看看琴谱,乐曲结束时的终止线是不是一条细,一条粗?
拍号
说起拍号,大家一定很熟悉了,因为弹奏曲子时如果不先看清拍号,那一定会弹得乱七八糟。在音乐中,构成节拍的单位叫'拍",表示小节长短的类型时,则是用'拍子'这个词。一小节中有几拍就叫几拍子。拍号就是用来表示拍子的记号。它由两个阿拉伯数字来表明,上面那个数字表示一小节有几拍,下面那个数字表示以哪一种音符作为一拍。拍号写在乐谱的开头部分,紧挨在调号的后面。
这二种记号的排列顺序是:先调号,再拍号。(拍号一般只写一个,除非中间更换拍号)。
拍号应该怎样来读呢?一般采用先上后下的读法。这种读法首先确定了这是个几拍子的曲子。不过,也常常听到先下而上的读法,这种读法也可以。但要注意不能把拍号读作几分之几拍,因为拍号不是数学中的分数。
单节拍 复节拍 混合节拍
在小节内,带有重音的单位拍叫强拍,不带重音的单位拍叫弱拍。在下面的文章中,用 ●○记号分别表示。
一小节内只有一个强拍,叫做单节拍。哪些是单节拍呢?单节拍有两种:一种是二拍子,它的强弱规律是一强一弱(●○)。另一种是三拍子,它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
把几个相同的单节拍合在一起,就成为复节拍。复节拍中,除了第一拍是强拍以外,其他的重音叫次强拍,也就是稍稍强一点的意思。复节拍包括:四拍子强 弱 次强 弱(●○○○)六拍子强 弱 弱 次强 弱 弱(●○○○○○)
3、古筝培训演奏的一般技巧
在古筝演奏中,肩、臂、腕、指是主要运动部位,本文将上述部位的肌肉在演奏中的作用以及伸、缩原理,演奏姿式与演奏方法分别简述如下:
1.肩部。弹筝时的肩部运动,主要由肩关节外面的三角肌,胸部的胸大肌、胸小肌;肩胛上方的斜方肌;背部的背阔肌、菱形肌、斜方肌等作用下实现,初学弹筝的同学,由于方法掌握不当,这些肌肉容易过分紧张,时间稍长,即感到疲劳,如果不及时把这些部位的肌肉放松下来,就会出现背部、肩部酸痛症状。所以肩部的放松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只有肩部高度放松,才能使上臂、前臂、手部处于放松状态,能以较少力量获得较好的演奏效果。
2.上臂。弹奏中上臂经常需做外展、内收和屈伸等动作。
上臂向外上方和内上方抬起,分别叫外展和内收。上臂向前方运动叫屈臂,向后方叫伸臂。这些动作都是在胸部的胸大肌、胸小肌,背部的背阔肌、萎形肌、斜方肌,肩部的三角肌等肌肉群协同作用下实现的。
演奏时这些部位的肌肉放松、紧张程度直接影响上臂动作,只有在大脑支配下,才能使演奏动作舒松自然,协调一致。
在实际演奏中,不要把上臂和肘抬得过高,一般以上臂外展与侧胸壁成45°角左右为宜。
如果上臂过于外展,肘必然支起太高,致使上臂始终处以紧张状态,反之,上臂挟得过紧,也会造成上臂的紧张、影响上臂和前臂动作的灵活。
3.肘。上臂屈肌(肱二头肌和肱肌)和伸肌(肱三头肌)的起点在肩,止点在前臂,中间跨越肘关节。因而它们的伸缩能使肘关节产生运动。当屈肘时,屈肌收缩,伸肌则适当放松,但仍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从而保证肘关节屈曲适度,移弦动作准确。如果伸肌绝对放松,屈收缩程度过大,那么屈肘程度则大,使屈肘超过预定位置;如果伸肌放松程度小,那么,屈肌收缩程度必不能大,则屈肘程度也小,使屈肘达不到预定的位置。可见,弹奏动作的准确程度是由屈、伸肌群控制的,只有屈伸肌群收缩、舒长适度才能达到动作准确。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长时期艰苦的练习,使肌体受到充分的训练,提高其动作的准确性。
4.前臂。前臂屈肌群可屈前臂,使前臂旋前,屈腕,使手内收,屈近侧指关节,掌指关节,屈拇指关节。前臂伸群可伸腕、使手外展、伸指、使前臂施后,外展拇指,伸拇指掌关节。
伸拇指指间关节。因此上臂肌内群的放松与否直接影响前臂,前臂肌肉群放松与否直接影响腕和手。
5.手腕。手腔的屈伸动作以腕关节为枢纽。腕关节由八块小骨组成,便于上、下、左、右和旋转运动。
在演奏中,手腔的松驰、灵活与否,直接影响手指弹奏,因而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手腕不灵活,必然导致前臂过多参加运动,使力臂加长,演奏动作加大,造成动作迟缓,发音生硬,呆板。
一般手腕常见毛病有以下几种:
(1)手腕过于屈曲。由于前臂屈肌群的紧张(即收缩)使手腕屈曲,屈肌群紧张度越大,手腕屈曲程度则越大。前臂屈肌群的过分紧张,造成手腕过于屈曲,从而使手指缺乏力度和弹性,手指运动发生困难,影响弹奏。
(2)手腕过于后伸。这种错误姿势使上臂过分抬高,前臂和手部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从而造成抬指和弹弦的困难,在臂力下达指尖过程中,由于腕部塌陷使臂力失去一部分。
(3)手腕过于平板。由于手腕姿势过于平板,手指必然散开,因而在弹奏手中指动作加大。同时导致各指弹弦点和弹弦方向不一致,影响音色和力度。
(4)手腕向右歪扭。手腕的歪扭必然造成掌与前臂肌肉过分紧张,如果长时间采用这种不正确姿势,不但影响手指的弹弦方向和运指的灵活性,而且腕部肌肉亦易劳损。
(5)手腕僵死。控制手腕运动的屈肌群和伸肌群完全处于紧张、僵持状态,使手腕屈伸发生困难。
上面列举的五种常见毛病,是指在一般演奏情况下和在中音区演奏位置上不应有的手形,由于受筝面板弧度的限制,手腕的屈曲程度应随着弹奏音区的变化而调整。在低音区,手腕屈曲程度大一些,而在高音区的演奏,尤其是在右手弹奏旋律和"摇"奏法时;由于面板弧宽的变化和距上体过近,手腕不但不能屈曲,有时还要向下塌陷一些才能演奏好。
演奏颤音技术,左臂和腕部紧张是常见的毛病,为了克服它,要象初学者那样,先学会左臂放松,然且再学颤音技术。
在演奏颤音技术时,左臂始终要具有肌肉的"恒常性紧张"和"支撑性紧 张",使左臂保持颤弦姿势。在手指下压琴弦时,手臂又具有"功能性紧张"。
手腕桡侧屈腕肌和尺侧屈腕肌同时收缩,使手腕坚强有力。臂、手成一整体,指关节立住,不要塌陷。利用整个手臂的重量下压筝弦,使弦音升高。然后控制前臂提起的肌肉群及时把前臂手提起,同时腕和手部肌肉放松,使弦音复原。在手臂放松后,上臂和前臂仍保持"支撑性紧张"和"恒常性紧张",从而实现一次颤弦动作。按照这一方面,在一定的速度中连续动作若干次,即形成颤弦技法。
6.手指。控制手指运动的肌肉在弹弦的瞬间,屈肌要迅速收缩,伸肌要迅速放松、完成弹奏动作后,屈和伸肌同时放松,但仍保持一定紧张度(恒常性紧张),以备下一个演奏动作的进行。手部肌内在整个演奏中,一直处于这种张与弛的无限反复状态。
弹弦时,应以掌指关节带动手指关节运动为主的运指方法。指尖动作要灵活主动。各指的弹弦点应基本保持在与前梁相平行的一条线上。手型始终成漫圆型。各指指关节和掌指关节不要塌陷,否则手臂力量不能直接下达指尖,没有进行弹奏的各指要自然下垂,不要翘起来,有人不自觉的把小指翅起,这是小指肌肉紧张所致,即不美观,又影响其它各指的放松和用力。
弹奏时要训练指尖弹奏瞬间的爆发力,如果爆发力大,出音才能坚实响亮。在弹奏抒情慢速乐曲时,虽然手指动作相对减慢,也要注意手指触弦瞬间的爆发力。后者与前者对比,只是爆发力大小不同而已。即使用扶弦演奏方法也不能用指尖轻飘飘的去抹弦,否则会使声音轻弱无力,不能给人以清心透明之感。
弹筝运指技巧的关键,在于手指动作的准确与速度。筝的发音是靠手指弹弦而发出,手指的弹弦动作极度准确是靠日积月累、艰苦的训练而获得。如果能把乐曲中最困难的技巧用正确演奏方法反复训练几十次乃至几百次,使有关肌肉得到充分训练,那么,将必然精通这一技巧,达到极度准确的程度。
4、古筝扫摇练习方法
对于使用小指札桩者来说,扫摇就和一般指法的姿势一样没有太大的改变。这个指法比较需要练习的地方是因为中指做扫的动作后,大指的托劈托没办法清楚,所以无法将主旋律清晰地呈现,只是不断地听到扫的声音,结果就变得很吵杂。练习方法如下:
1、为求旋律清楚,所以先练单纯的勾托劈托,其中托劈托三个动作是属于摇指的部份,因此弹这三个音时,可用食指轻捏大指,但弹中指勾时,食指则是保持开放的,整个手型仍是基本的八度撮音样子,所以摇指的角度是与琴弦略呈45度角,不似平常单弹摇指时是垂直的,最后练习时当然要注意音量的平均,而且切记要"慢"。
2、弹清楚1、之后,慢慢加快速度,等到姿势确立且熟练中指与大指衔接的关系之后,中指再加上扫的动作,大概扫两三条弦,再加快速度,这样练习应该可以得到清楚好听的扫摇。
注:不使用食指一直捏着大指的原因是,保持食指开放,这样才能让整个手可动且放松,不会因食指捏着大指而限制中指的活动,因为我自己觉得一但限制住中指,就很难让手臂放松,这样的弹法,手臂手腕手掌都是松的,自然就很容易弹得轻松自在了!
要有计划和步骤,把一项技术拆成几部分来练。李萌老师说过扫摇首先要求摇指的技术。所以先自己依次检查一下摇指是否过关:
1、托劈在音色和力度上是否均匀,音质是否饱满。
2、不扎桩摇,仍然能达到上述要求。
3、相隔一个弦距换弦,仍然能达到上述要求
4、依次练习相隔2到5个弦距换弦,仍然能达到上述要求。
5、在保持上述质量的前提下,达到一定的速度(不需要太快,流畅就行了)。
6、练到第5条满足了,就可以开始尝试扫摇了,开始可以让扫在次要地位,重点强调主旋律的清晰和均匀,然后,逐渐增加扫的力度,达到乐曲要求的满意效果。
其实扫摇之所以显的困难,是因为摇指的技术不够扎实,我觉得磨练摇指的技术,增加手腕,手臂的控制能力才是练习的关键。练习时一定要有步骤,按部就班一条一条的解决它们,这样反倒不觉的太难了。
要注意要用手腕去摇,手臂不动,经常做做空动作,让自己感觉这种姿势慢慢地熟悉,摇的时候要注意大拇指来回用力均匀,从慢练起,后来才渐渐加快,摇指是练习和时间的问题。
5、筝码摆放距离
码子一般分为从大到小四种型号,高音区放置小号码(底码)音高由高到低,码子的型号由低到高放置。第一个离前岳山,10cm到14cm,最后一个离后岳山85cm到90cm处为最佳位置。其余码子放置其中,高音区码子比较密,低音区码子距离远。
6、如何解决少儿学古筝与学文化课?
在古筝教学过程中,一些家长总会担心学古筝与文化课学习有冲突。一些家长对此常常感到困惑,在是否学习古筝上举棋不定。有的孩子很有天赋,就这样被家长的举棋不定耽误了。 事实上,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学古筝与文化课学习并没有本质上的冲突。再深入一些分析,不但二者不会有什么冲突,还会相辅相成,只要方法得当,古筝学习还会对文化课学习带来很大帮助。 一般来说,学校所讲授的课程,比如数理化、语文历史地理等,大多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理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人们把握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能动活动。理性思维对于孩子来说也非常重要。而且,学校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它擅长理性思维教育。所以说,学校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方面具有长处。
学古筝和文化课学习之间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冲突。儿童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他不能集中很长时间的注意力来做一件事情。如果让他一连几个小时都进行文化课学习,那么他的学习效率会非常低。无数教育工作者都揭示了这样一个规律:学习效果好坏与学习时间长短并无绝对联系,而与学习效率密切相关。很多家长不懂得这个规律,一味地让孩子多学,拼命增加孩子学习时间,以为这样孩子成绩就可以上去,但往往适得其反,原因就在于此。而古筝练习与文化课学习恰好可以互补,如果安排得当,完全可以使儿童利用学习效率最高、学习效果最好的时间段进行学习。 总之,学古筝和学文化课之间没有任何冲突和矛盾,甚至还能相互促进。只要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双赢"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4、5岁就能学,但是孩子还没有独立完成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的能力,孩子受苦,家长也跟着受累。推荐6岁到7岁学,孩子刚上小学是一个比较好的时间段,当孩子适应了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后,再学古筝对孩子习惯上课有好处,家长也省事。当然学习越早越好,但是后期学习的时候家长管理严一些或者培养出孩子学习的好习惯会大大增加学习效率,那时候孩子学得更好更快,家长也相对轻松,经济上也能节省一点(孩子小的时候一节课学不了多少内容,可课时费不会便宜)。最后,即使"晚了"也可以让孩子学。很多孩子十几岁学古筝,但是兴趣高,自觉学习,进步也会很大,在今后的未来生活中经常能看到这类成功者。
8、为什么要参加古筝考级?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空前的经济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局面。伴随着经济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也带来了文化生活的多元性选择空间,人们在衣食饱暖之余,更加注意提升自我精神境界和文化艺术修养。业余爱好选择某种乐器,既可以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又是一种高尚的娱乐,娱已娱人,何乐而不为?这就是掀起学古筝热潮的原因。另外,在子女升学、就业等人生重大抉择中,往往对于具有某种特长的考生采取"特招"或优先录取的优惠政策,从而大大激发了青少年学习古筝的热情。古筝考级就是为了对众多学筝者的学习程度和艺术水平,有一个权威部门认可的评价,以作为自己业余学习古筝的等级鉴定和在社会招生、招工竞争中的合法有效凭证。
9、古筝的调音方法
A.先定出第一个音:一般以先定第十四弦的标准音a'为好。用标准音叉或定音器定弦,并通过板子将音调准。
B.再调出八度音:a'音调好后,再调的八度音是a音(第九弦),;A音(第四弦)和a"音(第十九弦)。
C.根据要定的调,运用五度、八度循环调音法调也其它音── 如果定D调(这是一般用得较多的一个调),可用五度、八度循环 调音法调也其它音来。
方法是:用a'音定出上五度的e"音(第十六弦),用听纯五度和音的方法来定;a音定出e';音(第十二弦),并用e'和e"的八度和音来校音;A音定出e音(第七弦),并用e和e'的八度和音来校音;e音定出E音(第二弦)。依此类推,再定也e";上五度的B、b、b'各音以及其他音; 除了五度、八度循环调音法外,有时也加入四度调音的方法,如a'调e"后也可用a'来调e'(四度关系)。 另外也可按定调各弦音的弦序,先调出第一弦的音高,逐弦依次粗略调出各弦的音高,再用五度、八度循环调音法进行细致的调音。
|